池州:永葆军人本色 退役军人创业展时代风采

安徽网池州消息   贵池区梅龙街道双惠村新建组村民潘松甲1986年9月出生,2004年读中学时他积极报名参军,2009年从部队退伍回乡。在部队五年时间里,锻炼了他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品质,并被批准为中共党员。回到村里,在父母的支持下,自强不息的他决定自主择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致富路。第二年他就毅然跟着朋友一起到浙江杭州一家机械销售公司打工。数年的努力拼搏没有白费,学有所成的他回到池州成立公司,从学徒华丽转变成为企业负责人。致富后,他更是没有忘本,积极回报社会。

当初有人问潘松甲为何当兵,他的回答掷地有声:“想在军营里磨练自己,使自己变的更加刚毅。”部队潜移默化中使年青的潘松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作风。在部队,他们是保卫祖国的脊梁;回到地方,他们又成为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

退役七年间,不甘人后的他勤学苦练,努力钻研专业技能。刚刚出来打工时,他对机械性能也不懂,更没有销售经验,只好咬咬牙跟着师傅加班加点学习,不知疲惫跑市场。2017年初,他组建了池州市晓夜渔火机械设备维修销售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二手砖瓦机械设备的销售,相关机械从全国各地收回再经过维修,供客户挑选,后期包括设备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经营。不久凭着诚信专业的品质,潘松甲家里的经济条件渐渐变好了。吃水不忘挖水人,他的内心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双惠村的父老乡亲。

扶危济困、扶弱助贫是潘松甲平日里经常做的公益事业。每年新春节佳节坚持对困难村民进行走访慰问,几年来乐此不疲,个人捐资四万余元,却从不图任何虚荣。2019年1月30日,潘松甲带领公司一行人再次来村里开展五保户、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2019年4月28日,在一次参加村党员会议上,潘松甲听说村扶贫专干办公室缺少空调,因为楼上夏天特别热,考虑到扶贫专干工作辛苦,而村里经费紧张,潘松甲当即提出自己公司出资捐出一台空调,他的慷慨解囊得到村里党员干部的一致称赞。

为进一步落实退役军人相关政策,维护和发展地方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近期潘松甲向村两委提出增加全村60岁以上退伍军人及烈士遗属“送温暖”活动。村两委与潘松甲企业一行人先后深入各村民组,对60岁以上退伍军人及五保户和困难群众家进行走访慰问,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送上慰问品和物品。他与老退役军人亲切交谈,叙家常、问冷暖,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感谢他们曾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潘松甲的善举完全根植于心。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风教育,好的家风常常会影响孩子的心灵和成长。他的父母年青时吃苦耐劳,做过砖工,卖过豆腐,辛辛苦苦将家里3个儿女培养成人。平日生活中,夫妻俩注重自身言行,努力为孩子做最好的榜样。他俩在本村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左邻右舍遇到谁家有困难总会伸手帮一把。如今二老对村委会的工作也是支持配合。最近几年他的父母义务充当村保洁员,为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起到了楷模作用。曾有人调侃道:“一分钱不挣,你图什么啊?”他母亲一脸笑容得说:“不图什么,我就希望我们村庄环境每天都能弄得干干净净的,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自觉讲究卫生,给身边人带来健康快乐!”

 “虽退伍十余年,但军人的情结始终没退”,潘松甲说他虽然早已从部队退伍了,但会继续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继续关心、支持家乡的社会事业发展,为双惠村多贡献一份力量。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军人品质,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通讯员:王胜利  谢海龙)

责任编辑:孙慧娟安徽网池州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部队,退伍,退役军人,潘松甲,双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