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2023年12月17日,新华社大型政论片《伟大的改革》第二集《改革之治》“上新”,从2分40秒开始,用了整整2分多钟的时间推介贵池区墩上街道居民议事会制度,在央媒舞台上展示了基层民主的贵池创新实践。这为贵池基层社会治理“成绩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贵池区围绕“平安贵池”“法治贵池”建设要求,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将基层社会治理与群众需求、当地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一批创新经验做法,“闯”出了不少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打造了一批具有贵池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
“新载体” ,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基层治理成效好不好、方式行不行、质量优不优,群众的评价是“标尺”。在殷汇镇,当地居民只要一提到一张特殊的便民联系卡,无不交口称赞。
“过去村民遇到问题,找东家跑西家,不知道到哪儿去说事。”贵池区殷汇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鲍正新介绍。为了及时倾听群众“心里话”、紧盯群众“身边事”,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2023年4月,殷汇镇创新工作方法,率先推出了“打镇长热线、找支书解忧”机制,群众有任何问题,只要拨打便民联系卡上的热线,便有专人第一时间对接,了解诉求、全力解决问题。
一张小小的便民服务卡成为该镇居民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的“哨子”,“哨声”一响,镇、村工作人员便闻“哨”而动,下沉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群众的“急难愁盼”也随之迎刃而解。随着热线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进来,民生实事一件接一件落地生根,民生项目一项接一项破浪前行,如今,该镇上下已形成了一种共识:无论遇到怎样的“急难愁盼”、大事小情,给镇长热线或支书热线打个电话,都能管用。
“打镇长热线、找支书解忧”这一民生热线品牌的成功打造,是贵池区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的缩影。近年来,贵池区始终坚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断下真功、出真招。“百姓说事点”“法律明白人”等制度相继落地落实,亦成为贵池创新打造基层治理平台的生动注脚。从2021年4月开始,贵池区启动“百姓说事点”建设工作,将“百姓说事点”设在商店、活动广场等群众经常聚集的地方。近三年的时间里,227个“百姓说事点”建在了百姓的心坎上。如今,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已习惯到这里来“唠个家常”,小到家长里短,大到项目工程,都可以“定点说、敞开说”。
除了227个“百姓说事点”,贵池区还建立了“钱姐工作室”“双东调解室”“老何工作室”等个人调解工作室,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一间间小小的工作室成为化解群众烦心事的“专家门诊”,群众心里有什么不快都可以推门而入“把个脉、问个诊”,心里话有人听、烦恼事有人管。
“唱主角”,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主人翁”
在基层治理中,群众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贵池区里山街道元四村,每月逢4日、14日、24日,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大集”定时开启。不同于传统习俗中的赶大集买东西,该村借鉴乡村“逢集”的风俗习惯,灵活运用“四”“事”读音近、易记忆、接地气的特点,探索设立了“逢四说事”日。
每月逢“4”日,该村党委便发起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且不单一固定在会议室召开,或在田间地头,或在村民家中,村干部与村民拉拉家常、聊聊天。谈得熟络了,村民们便能敞开心扉,把“事”亮出来,把“难题”抛出来,把诉求“摆”出来。村干部现场听、现场记、现场办,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把“计”找出来,把“难题”解决好。
2023年12月4日,又逢“4”来说事。“村民之间的果木纠纷需要村干部调解”“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保洁队伍的管理”等诉求一一提出,不仅有关乎村里发展大事,还有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短短一个小时,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章谦的笔记本上便写满了几大页纸的群众诉求。据悉,截至目前,元四村“逢四说事”村民议事会共收集到群众诉求110条,现已解决94条。
近年来,贵池区推动形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主人翁”意识,凝聚着基层治理合力。如今,一个个叫得响、做得实的“治理品牌”,将社会治理变成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2023年6月,殷汇镇河东村创新思路,充分关注“一米视角”,从儿童视角看发展、议发展,创新成立了“儿童议事会”,旨在将一个个儿童“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新路子”。
不久前,就职已近半年的13名小议事员共同参与了一场村民议事会,为村里建设一一建言献策,一件件村民生活中“急难愁盼”被这些稚嫩又铿锵有力的童声提了出来。
为了真正实现从“童参与”到“童治理”,议事会结束后,河东村两委班子就将现场收集到的13条“童言童需”梳理整合,对道路修整、路灯安装等亟待解决民生实事划上了“重点”。经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后,紧接着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最终敲定了硬化道路、增设路灯两件民生实事。
“小队伍” ,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贵池区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制创新,探新路、创品牌、抓落实,走出了一条具有贵池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前不久,省民政厅下发《关于确定全省优秀社区工作法的通知》,确定16个社区工作法为全省优秀社区工作法,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11245”工作法位列其中,成为池州市唯一入选的社区工作法。
所谓“11245”工作法,即围绕党建引领这“1”核心,坚持议事协商“四必议四不议”这“1”原则、积极搭建起了线下“民主议事协商厅”、线上“刘街社区网上警民议事厅”“2”个协商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村(社区)法律顾问“4”项特色载体作用,创新实施“5”题协商,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事情办得行不行,村民最后要点评。该社区每一次议事协商后,各项事情结果落实情况都要由群众通过线下书面进行评价或者在线上平台进行“云评价”,对干部履职能力、事情落实效率向群众发出“调查问卷”,用心用情用力变“群众所盼”为“民生所赞”。
近年来,贵池区持续在“人”上做文章,不仅着力培养了一群肯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基层干部队伍,还培育了一批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法律明白人”。他们由社区干部、村党组织负责人、人民调解员、热心群众等群体组成,利用这一群体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以老百姓“能接受、能看懂、能喜欢”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政策、调解矛盾纠纷。在2870个“法律明白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基层群众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基层治理根基不断得以夯实。
品牌之兴,源于筚路蓝缕的实干品质,始发于不懈躬耕、砥砺前行。翻开最近一次全省平安建设考核“成绩单”,贵池区社会治安状况安全感程度指数99.03%,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率程度指数93.31%,分别位于全省排名第5名、第22名,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60位次、36位次;扫黑除恶工作成效满意率指数与平安建设参与率两项指标排名全省第6,稳居前列。(孙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