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如今,在池州贵池有这样一群经过系统医学培训的大学生,他们穿上白大褂,提上医疗箱走进乡村,用青春力量守护着村民健康。这些大学生乡村医生相比以往老村医、赤脚医生增添了一股新鲜血液,也被称为“2.0版村医”。
7点起床,洗漱完毕,从梅村镇卫生院宿舍骑着电动车出发,花上40分钟疾驰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到达霄坑村三队的村卫生室后,开展一天的村医工作……12月份以来,这成了22岁小伙王文俊的日常。
今年刚毕业的王文俊来自牛头山镇,是安徽省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的定向委托培养生。今年,贵池共有22名这样的乡村医生定向委托毕业生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毕业、上岗,他们自2021年入学,经历了校内学习及池州市人民医院、镇街卫生院的多轮实习、规培,进行了一系列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学习。
王文俊毕业后,又来到梅村镇卫生院进行了数月的跟班见习,12月才正式上岗霄坑村村医。群山环绕的霄坑村曾是老村医查金友坚守了四十余载的地方,而今,随着王文俊的到来,这位75岁的老村医终于可以放心地交出手中的接力棒,安心享受晚年生活。
“刚到村卫生室,几乎每个看病的村民都会问我,查医生呢?”王文俊回想刚来那几天,村民们对他充满了好奇,还有人特地赶来和这位“00后”村医打个照面。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和好奇,王文俊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热情耐心的态度,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家住村卫生室附近的老人何优兰一直习惯主动来村卫生室测血压,入职以来,王文俊除了为她做好各项检查,还总是耐心地为这位高血压患者讲解健康知识,提醒她按时吃药。一来二去,何优兰便如同对待自己的孙子一般,每当自家做了美食都会给小王医生送去一份。王文俊告诉记者,不止何奶奶,还有许多热情的村民常邀请他去家中喝茶做客。
淳朴的民风和工作中的获得感让王文俊对这份村医的职业越发热爱。每天完成当日工作,他或是仔细翻阅卫生室过去登记的各项健康台账、熟悉各类操作系统,或是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村中熟悉慢病患者的家庭住址,或是赶去“前辈”查金友家中学习中医,“查老医术高超,尤擅中医行针。”王文俊告诉记者,查金友行医多年,深受村民爱戴,对于他的求教更是知无不言,从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经验,他正一点一滴地吸收着前辈的智慧。
乡村医生是广大村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的重要力量。自2020年安徽省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贵池区累计招收44名定向委托培养生,目前已有36名乡村医生毕业到岗,贵池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最近持续降温,我们这边要多备一些风寒感冒的药品;这段时间有几位高血糖高血压患者习惯来卫生院拿药,我们也得备上…… ”
在贵池另一边的里山街道解放社区,王文俊的学姐章瑶作为贵池区2020年首批乡村医生定向委托毕业生,已经工作了一年半。今年8月,她开始独立承担起解放居委会村卫生室的全部工作,细致入微的她总会根据季节变化和村民需求,提前备好常用药品,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不同于王文俊的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章瑶在乡村经历了更长的适应期,其中语言是她最初最大的障碍。
“解放社区的方言和城里差别挺大的,刚开始,我经常听不懂病人的话,有时候真的急得满头大汗。”回忆起那段时光,章瑶记忆犹新。但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向里山街道办事处解放卫生院的前辈请教,与病人耐心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同当地村民多听、多问、多说……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的章瑶已经能够顺畅地与村民交流。
虽然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成熟医疗工作者,但章瑶依旧没有停止学习。空闲时间,她总会跟在解放卫生院前辈的身边,或是学习临床知识,或是学习中医实践。这一年里,章瑶还不浪费每一份闲暇时间,目前已通过专项入编计划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她表示,接下来她还要向着执业医师迈步成长。
章瑶个人的奋进,也是贵池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缩影。2020年以来,贵池区积极实施乡村医生学历提升计划,已有172名村医通过提升计划获得大专学历。通过大学生定向培养和学历提升,基本实现一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截止目前,该区189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在岗村医316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40%,实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村医提供服务。
“我们的存在让村里老人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每当看到村民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恢复健康,那份成就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章瑶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
王文俊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已经做好和查老一样,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留在霄坑村为父老乡亲们做好健康服务的准备与决心。”
“2.0版”村医有活力、有干劲,有专业、有热情,正飞速成长为新一代村民健康“守门人”。贵池区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贵池区将不断做好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管理,持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全面提升该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董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