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2018年4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应运而生,“国家储备林建设”这一专业名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作为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及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对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战略及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现实意义。作为服务三农的专业性农业保险机构,国元保险池州中心支公司立足主责主业,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晥之要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与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供给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与农业保险和谐共存、创新发展新局面。
“一林多用”,东至县积极探索“国储林+”新模式
池州东至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地跨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全县林地面积约31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5.3%。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适宜的自然条件是东至县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得以平稳推进的先天优势之一。“森林是‘水库、粮库’,亦是‘钱库、碳库’。”东至县林业局黄江怀介绍道,“10年内,东至县国储林建设总规模将达到104.6万亩。如何通过国储林建设下准下稳下好东至县绿色金融发展这盘大棋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绿色动能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储林建设的实施主体,东至县乡村振兴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重点围绕“四地一区”建设,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已顺利通过金融机构融资评级给予项目融资授信15亿元,用于林权流转收储和项目建设资金,现已经完成山场林木的勘测与评估12万亩,完成山场林木流转收储5万亩,探索出一条“一林多用”林业发展新道路。
东至县官港镇国有林场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东至县林业发展方式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从而实现林业高质量持续发展。”黄江怀坦言道,“林业发展是离不开天时地利,谁也无法规避任何的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综合考虑国储林发展的特殊意义,除去现有的中央政策性森林保险之外,我们仍急需一款合适的综合性保险产品来解决整体发展的后顾之忧。”
“保”驾护航,国元保险擦亮林业发展“绿”底色
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国元保险池州中心支公司紧紧围绕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密切关注辖域内国储林建设动态,围绕东至县生态资源禀赋及林业发展实际需求,多次实地调研国储林建设发展情况。在与东至县人民政府积极交流沟通并获得政策支持后,在上级机构的全力支持与细致指导下,找准标的风险点和主体需求点,顺利推出安徽省首单商业性国储林综合补充保险项目,为2.86万亩国储林提供了4289万元的风险保障。
国元保险东至支公司工作人员与林场负责人首单合影
商业性国储林综合补充保险指在双方约定的保险期间内,凡属于国家储备林建设,且生长和管理正常的林木,在遭受干旱、地震、雨(雪)淞等自然灾害或火灾、泥石流等意外事故以及病虫害、野生动物毁损等生物灾害导致国储林损失率达到10%(含)以上时,国元保险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相应赔偿。这一保险产品的推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了国储林资源,帮助林业企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是为稳定东至县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战略有效实施交出一份“国元答卷”。
多管齐下,厚植绿色金融与农业保险深度融合新局面
国元保险池州中心支公司以商业性国储林综合补充保险为抓手,增强用“绿”效能,提高护“绿”水平,同步推出国储林护林员意外伤害及雇主责任保险,建立生态护林员及雇主风险转移分散和保障机制,打造国储林“基本险+商业性保险+涉农险”一揽子综合保险体系,满足国储林多元化经营发展及风险保障需求。
“以国储林一揽子综合保险产品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新途径有着重要意义,国元保险正努力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力度,以专业性农业保险机构优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国元保险池州中心支公司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公司创新推出了林木碳汇、低温冻害气象指数、暴雨巨灾指数以及优质农产品品质保证等多个绿色保险产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持续向绿色化方向转型。同时,立足林长制改革“五绿”并进的总体工作部署,逐步实现特色林产品保险全市覆盖,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8亿元,已形成涵盖自然风险、意外伤害、特色林业、保险增信等方面的国元林长制护林保体系。”
国元保险东至支公司工作人员与林场负责人现场查看国有林生长情况
对于未来国元保险探索“农业保险+绿色金融”从“能用”到“好用”的发展方向,如何更好更优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国元保险池州中支负责人表示,以坚持绿色金融底色,打造保险护航亮色,厚植乡村振兴特色,彰显以民为本本色为主基调。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供给体系。加大品牌溯源、环境污染、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以及“两品一标”保险开发力度;强化“农业保险+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林木火灾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贷款、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等产品落地,帮助规模经营主体纾困解难,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延伸绿色金融服务链的长度和深度。以国储林为例,从保障林木苗种、林场厂房仓库及机具等生产设施设备到开发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康养及文旅等复合保险产品,再到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探索“双碳”保险服务新机制,推动原生态种养、精深加工等产业延伸,完成从“种”到“收”全流程风险保障,真正做到“有灾保灾害、无灾保收益”,助力打造安徽乃至全国国储林项目“东至样板”。(通讯员 陈逸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