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近年来,池州贵池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不断夯实工业“家底”,为高质量发展挑起大梁。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慢进也会“掉队”。如何把这份“家底”做得更加厚实?贵池广大企业用实践证明:技改是其中“关键一招”。日前,记者走进这些企业的技术改造一线,探寻他们转型升级的密码。
走进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池新材料”),一条条“聪明”的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数字化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不停闪烁,实时监测车间的各项参数,偌大的车间里只有少量工人正操控着机器。在该企业常务副总经理陈庆健看来,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改创新的步伐始终不能停歇。“有了金刚钻才好揽瓷器活。”
近年来,该企业从创新端入手,以技改提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占有率,一批高自动化、高智能化的设备投入企业生产。目前,该企业已安装黄铜熔铸炉组、紫铜熔铸机组等主要设备20多套,其他辅助设备100多套,去年又“大手笔”新增熔炼炉、粗轧机、铣面机、板材分切机等5台设备,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安装调试,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该企业还积极拥抱数智化转型,于2024年初启动了5G全连接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项目,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构建5G全连接平台,打破了生产、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生产、经营数据全栈式一体化感知、分析、决策。
“虽然目前效益尚未凸显,但从长远来看,数字化转型将会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陈庆健介绍,数字化已然在改变生产车间的生态——目前,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比85%,大部分生产线上都是人与机器协作,或是全自动化操作,产品合格率、优良品率也分别提高到99.8%、95%,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技术改造上开足马力、挥下大手笔的还有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智机电”)。在该企业生产车间,每天都在发生这样一幕——伴随着全自动设备发出的规律声响,一排排机械整齐划一,自动化生产线在“暗中”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最终“吐出”一块块动力电池顶盖片。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站电池顶盖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2014年落户贵池以来,该公司始终紧跟市场步伐,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改提升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持续跃升,积极抢占市场和风口。仅2024年一年,该企业便耗资7000余万元新增了9条高速线,每天可新增20万片动力电池顶盖板的产能。“相比传统生产线,不仅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产品优良率也明显提升。”该企业副总经理杨前军介绍。
而技改的成效也直接化作企业的效益体现了出来。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为该企业提供了可观的市场空间。借此机遇,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宁德时代、赣锋锂电等国内知名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五,订单源源不断,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对产能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杨前军感慨道。
如今,贵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池新材料、骏智机电一样,围绕降本增效、品质提升等企业需求,拿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向“新”而行,上演着设备更新等技改投资项目的“速度与激情”,带动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尽显贵池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区的澎湃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贵池区实现技改投资50.7亿元,增长20.1%,增速领跑池州市。
贵池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贵池区将继续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优化产业强区鼓励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降低制造业企业贷款贴息门槛,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激发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引导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实施技术改造,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贵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孙梦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