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在贵池

安徽网池州消息 初春时节,贵池区各地抢抓农时,第一时间展开春耕备耕工作,切实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确保该区粮食安全。

2月18日,在贵池区秋江街道莲台村,一台载药20升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预设路线对田野里的小麦开展喷施作业。

“及时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可以防治纹枯病、锈病、蚜虫和霜霉病的发生。”种植户程红学介绍道。“立春”以后,气温回升,病虫害也随之增加,天气难得放晴,程红学急忙“请来”了无人机。

“今年小麦长得好,往年亩产都在400斤左右,今年估计还能往上再窜一窜。”看着无人机作业井井有条,小麦生长欣欣向荣,程红学喜上眉梢。

无人机嗡鸣声不断,不远处种植户钱贵宝承包的地里也传来隆隆的响声,一台气吸式玉米播种机正在来回穿梭,播种撒粒。

今年,钱贵宝和几个种植户一起与客商签订了合同,按照客户要求订单化种植玉米,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收入更有保障。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近几年,他陆续购置了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在自用的同时还能通过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事服务赚取一些“外快”。“这几年国家对购置农机一直补贴不断,购买农机价格实惠,生产也省时省力。”钱贵宝说道。

百物土中生,科学管护是关键。作为莲台村的常客,秋江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何援华最近也是天天奔忙于各种植户之间。“现在正是小麦、油菜春灌、追肥的关键时期,及时根据墒情、苗情灌水、追肥,对于促进小麦、油菜苗情转化升级,奠定今年午季作物丰产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何援华介绍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巩固和发展粮食安全”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其中首要任务就是提升粮油作物单产。为此,春节后,贵池区各地农技人员已全部下沉生产第一线,特别是针对初春天气阴晴不定、温差变化大等特点,积极解决农户技术生产难题,为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支良招”。

据贵池区农业部门介绍,贵池区正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扣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围绕再生稻-绿肥、稻-麦、稻-油周年生产模式,配合再生稻宽窄行机插和直行无碾压收割配套栽培等生产方法,并在秋江街道等7个镇街规划设计、建设高标准农田约7万亩,进一步提升优质高产多抗粮油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此外,今年贵池区首批1072万元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和330万元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指标也已下达,目前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申报工作正在持续推进。

田野里生机勃勃,产业大棚里也是一片繁忙。

这两天,贵池区乐翻天农业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程天生忙得脚不沾地。今年第一批西红柿苗和黄瓜苗刚刚抵达,一株株两三寸长的幼苗绽绿吐翠,正等着他和工人们整理、移栽到大棚内。

“去年收成不错,今年我又引进了20多个蔬菜品种,种植面积超过150亩。”程天生笑着说,当下正值蔬果定植期,他打算通过“三膜一帘”技术,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瓜果生长,在确保蔬果品质的情况下抢先成熟上市,赚取更多利润。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包括无人机技术、新型育种技术和数字技术等都涵盖在内,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加快农业现代化。”贵池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该区也有提前布局。今年,贵池区将以“智慧贵池”数字乡村平台为基础,开发全区数字农业系统并投入运行,改变传统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并以此为依托,为贵池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农业向“新”向“绿”发展。(韩亚东 石君)

安徽网池州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种植,无人机,农业,贵池区,中央1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