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雨水过后,万物复苏,贵池区广袤农田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近日,趁着晴好天气,棠溪镇棠溪社区种粮大户徐军驾驶着旋耕机来到自家稻田里,开始翻耕作业。旋耕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一块又一块农田被重新“唤醒”,奏响了春耕生产序曲。
“翻耕是春耕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有效增加稻田土壤孔隙度,改善通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作为一个种田“老把式”,徐军对粮食种植的每个环节都精准把控。在马力全开的情况下,只需要十来天,他就能完成670亩稻田的翻耕工作。3月中旬,他种植的200多亩再生稻将在工厂里集中育秧,育秧完成后,工厂会提供机插秧服务,让他十分省心。
春耕时节,徐军的电话响个不停。作为镇上的初级农技师,他在耕好自家农田外,还为该镇其他农户提供春耕春管技术指导以及翻耕、代买农资等农事服务。今年,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术,获得了贵池区科技特派员认证。
机械往来翻耕忙,田畴沃野织锦绣。连日来,唐田镇四门村国民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国民也在积极备耕。近日,笔者跟陈国民一同走进唐田镇的农资超市,只见货架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一应俱全,不时有农户前来选购。据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积极协调农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提前备货,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充足,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让农户用上放心农资。
备足农资后,陈国民又和镇上的农机维修人员约好农机维修保养时间,为春耕、播种作足准备。今年,他与乌沙镇晏塘社区签下订单,准备种植200余亩再生稻。“再生稻育秧、插秧都比较早,这是我第一年种植再生稻,精心选择良种后就要早作准备。”陈国民满怀期待地说,再生稻头季收获后,可以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不仅生育期短,还能节水省肥,预计亩产能达1400斤,而且国家对再生稻种植有补贴,这让他对今年收成信心满满。
“为了让农户放心种粮,今年我们提早谋划了水稻集中育秧工作,以提升秧苗质量。”贵池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贵池区已建成、在建机械化育秧中心21个,单季育秧能力近4.9万亩。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贵池正抢抓春耕备播关键期,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备耕指导,确保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为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提供坚实支撑,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增效打下坚实基础。(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