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贵池大地一派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近日,在贵池区秋江街道同心村油茶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棵棵油茶树苗迎风挺立,沐浴着春日的阳光,长势喜人,村民们正穿梭于整齐的田垄间,趁着晴好天气,抢抓农时种植洋生姜,施肥、下种、覆土一气呵成。
“油茶浑身都是宝,可就是长得慢啊。”说话的是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章爱民。作为当地有名的种田“老把式”,说起油茶何时施肥、除草,如何预判长势,他都头头是道。章爱民表示,油茶虽然经济效益高,但生长周期长,通常需要至少3年时间才能挂果,而在林下套种洋生姜,当年就能有收益,刚好填补油茶前几年没有产出的空白,还省去了为油茶树除草这道工序。
“这片原本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前两年流转到村集体,全部种上了油茶苗。”提到村里的油茶产业,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胜利也打开了话匣子。2022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村内“沉睡”的土地资源,村两委将目光瞄向了这里,先后考虑过果树种植等产业,但是风险都较大。经过反复斟酌,村两委决定从同心村的实际出发,在这片33亩林地上发展油茶产业。2023年3月,一棵棵油茶苗在这里“安家落户”。
“油茶籽榨出的茶油营养价值极高,市场价格也不低,我们村里又刚好有木榨油产业,技术都是现成的,直接就能串起这条产业链。”徐胜利介绍,油茶树进入丰产期后,管理得当采摘期可长达数十年,可持续效益十分可观。
但在油茶在生长初期,树干较矮,株行间空隙较大,土地利用率着实不高,且前几年只见投入、不见收益,曾一度让村两委干部很是焦急。为打破产业周期空缺,今年3月初,村两委干部经外出考察学习和多方考虑,决定在其中10亩油茶林下尝试套种洋生姜,增加油茶产前收益。据初步估算,这10亩洋生姜到今年10月成熟采收后,参照去年的市场价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至少3万余元收入。“如果今年销路畅,明年我们打算全部套种,这样一来,村里有了固定收入,村民也能从中受益。”徐胜利说。
油茶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除草、施肥、修枝到后期的采摘、榨油等环节,再加上当下的洋生姜种植,都需要大量人工,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像我们这么大年纪,外出打工也很难,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活又轻巧。”村民陈小月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闲聊道。而对于该村21组的村民章枫叶来说,土地抛荒的难题解决后,自己现在是又拿租金又挣佣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站在田埂边,望着成排的油茶树苗在风中摇曳,徐胜利颇为感慨:“这里再也不是那块撂荒地了,这片油茶林很快就会成为我们自家门口的‘绿色银行’。”(孙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