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池州日报报道 6月27日傍晚,记者来到东至县大渡口镇安全村。走进安徽省徽黔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育秧工厂,只见一排排育苗池排列整齐,育苗盘上的辣椒苗、芹菜苗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传统育苗病害多,成活率只有七成左右。如今,温控系统、自动喷淋和数字化排湿设备的加持,让育苗变得精准又高效。这座‘植物工厂’年育苗能力超3万亩,秧苗畅销安庆、池州、铜陵三地,预计全年产值超2000万元。”公司负责人张步兵算了一笔账,言语间满是喜悦。
近年来,池州市持续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扎实推进“数字皖农”建设,通过深化数字运用、优化政策扶持、积极培育主体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池州农业迈向现代化。
在贵池区殷汇镇河东村,藏着一个“未来猪舍”——池州市天酬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数字养殖场。在这里,一头头母猪住上了“单间”,智慧平台成了“管家”,全自动喂料系统、自动控温系统和粪污处理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封闭式养殖、闭环式管理、无菌化饲喂和智能化管控。整个猪舍干干净净,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养猪场的“脏乱”印象。
“这里的一切都被数字化技术精准掌控。管理人员只需轻轻一点手机或电脑,猪舍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立马显现,一键调控,轻松搞定。数字技术给传统养猪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成本直接砍掉一半,按每年出栏15000头生猪算,一年能为公司省下300万余元。”公司负责人袁鹏程说。
安徽溪农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位于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是一家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溪流冷水鱼企业。自2021年9月投产以来,公司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相结合。标准化养殖车间内,46个养殖池及其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水体经过沉淀、微滤、生物反应等一系列处理后循环利用,精准控制水温、溶氧、pH等参数,为鱼儿打造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公司负责人储啸山介绍,“数字技术让养鱼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不仅保证品质还增加了产量,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随着数字化技术已深度融入农业产业生产全过程,不少数字农业工厂还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数字化,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升级需求。
近日,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出炉,连续13年参评的“霄坑绿茶”品牌身价“节节攀升”,由2013年首次参评的0.76亿元“涨”到11.97亿元。池州市贵池霄坑村生绿茶叶专业合作社数字农业工厂现有茶叶种植面积5000亩,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霄坑绿茶可追溯体系。同时,通过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对茶叶生产环境实时监测,实现茶叶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远程化、质量监管数字化。“茶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科技场景应用,有效促进了传统茶业向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跃升,保护霄坑绿茶原产地核心产区品牌利益,实现茶企增效、茶农增收。”霄坑村党委副书记吴雄说。
搭乘数字化快车,池州传统农业正大步迈向“智慧未来”。目前,全市已建成17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建成九华黄精智慧云平台等75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
“ 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大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与带宽升级投入,推进农业物联网设备更新维护,分层分类开展农业数字技能培训,重点培育‘新农人’队伍,引进高技能人才,搭建市级智慧农业平台,推动生产、流通、监管数据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王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