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池州日报报道 连日来,池州市气温持续上升,开启“炙烤”模式。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橙色工作服,头顶炎炎烈日,默默坚守岗位,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城市的整洁与美丽。他们,就是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
7月4日下午3时许,室外温度飙升至38℃。记者在主城区秋浦东路与梅龙路的交叉口看到环卫工人方丽冰时,她正在清理路边的落叶、垃圾。弯腰、清扫、起身——看似简单的动作,她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为了防止晒伤,她穿着长袖,戴着帽子、面巾,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不到一会儿,她的脸颊就被热气熏得通红,额前的碎发也被汗水浸湿粘在一起。
“我们每天上班,先是把垃圾捡拾干净,然后再用大扫帚整体清扫一遍,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要一个半小时,每天至少要来回跑五六趟。”方丽冰介绍,她和搭班的同事主要负责秋浦东路的路面清扫和周边商户的垃圾清理。夏季工作时间调整后,他们实行三班两倒。
“夏天就怕大太阳,有时汗流进眼睛里辣得难受,后背也‘烤’得发疼。像今天穿的鞋底薄,站久了都有点烫脚。”说话间,方丽冰一边撩起面巾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一边不停地来回换脚。今年50岁的她,从事环卫工作17年,“坚守岗位是我们的职责,能把城市卫生搞好,让市民出行有个好心情,我们热点累点也值得!”
夏季是垃圾产生的高峰期,也是垃圾转运站最繁忙的时候。走进主城区三台山垃圾中转站,一辆接一辆的垃圾收运车“满载而归”,成吨的垃圾被倒入压缩设备,经过“瘦身”处理后,再被转运焚烧。环卫工人方凤霞熟练地完成机器操作后,便拿起扫帚和簸箕,清理散落的零星垃圾。她的同事陶善友则手持高压水枪,在一旁冲洗残留的污渍。
“中转站每天早上6点开始工作,一天下来大概要处理60吨垃圾。”陶善友告诉记者,虽然工作辛苦,但现在的条件改善了不少,“隔壁就是爱心驿站,里面有空调和矿泉水,得空了就能过去歇歇脚、喝口水,休息一会儿。”
据了解,目前我市主城区共有12座垃圾中转站,700多名环卫工人。为切实保障高温下环卫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池州侨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严格落实40℃以上禁止室外作业、37℃至40℃限时室外作业、 35℃至37℃减少室外作业时长等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暑降温措施。
“我们现在主要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开展保洁作业,并通过增派洒水车辆、增加洒水频次,做好道路降温降尘工作,有效缩短环卫工人的高温户外作业时长。”池州侨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锋表示,“同时,我们还采购了藿香正气液、饮用水、风扇等一批防暑物品,分发到各个班组和驿站,叮嘱工人们作业时注意劳逸结合,可以借助各路段驿站进行适当休息和能量补给。”
高温持续,“烤”验着城市的运转,也“烤”验着城市的文明。正是这些身着橙色衣服的劳动者,用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守护着城市的洁净与舒适。这份烈日下的坚守,是责任,是奉献,更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