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东至微信公号报道 7月7日,热浪翻滚。
东至县昭潭镇龙湾村10千伏营桥121线升级改造点,国网东至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成员胡兴松操控无人机完成巡检。
“导线绑扎规范,横担、瓷瓶螺栓紧固,杆身无裂纹……”确认无误后,他抹去额头的汗水,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前,该公司作业人员顶着39℃高温,在池州市首次成功应用“桥接法”带电作业新技术,为该线路实施一场精密的“心脏手术”,实现电网的“无感”升级,为迎峰度夏期间可靠供电增添一道“硬核”保障。
此次改造点位于10千伏营桥121线最末端,线路途经稻田及居民区。若采用传统停电作业,需停运11台配电变压器,严重影响周边企业和3000余户居民的生产生活,而常规带电作业又难以解决稻田中的耐张电杆T接问题。面对挑战,公司迎难而上,经多次实地勘察与论证,果断引入“桥接法”。
“桥接法”是在不中断线路供电的前提下,临时搭建“桥梁式”导电通道,将待作业路段的电流临时转移,随后即可安全地对目标线路进行开断、检修或改接。该技术对精细化操作要求极高。
“如同为电网做‘心脏搭桥手术’。”胡兴松形象地比喻道。作业中,绝缘遮蔽、导线剥切、金具安装、旁路接入……每个步骤都需在高压电场与高温的双重考验下精准完成,“其精度达到‘毫米级’。”
“‘桥接法’是配网线路改造的革命性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真正实现用户‘零停电感知’,同时突破传统杆型限制、节省60%以上准备时间、精准控制作业范围。”国网东至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李强介绍,通过在档距中段安装桥接器,避免大规模调整原有电杆和沿线大面积停电。“本次作业仅耗时41分钟,相比传统方式缩短4小时。”
全程“零感知”的供电保障,让沿线居民和企业在酷暑中生产生活如常。附近烤烟房负责人查孟良深有感触:“一旦突然停电,损失很大。真没想到他们在我们头顶上,悄悄完成这么重要的工作。”
据悉,今年以来,东至县积极运用履带作业车、绝缘脚手架、绝缘平台等先进带电作业技术,开展不停电作业413次,有效减少停电时长和范围,保障重点企业、农业灌溉及居民用户的稳定用电。
“迎峰度夏,保供电就是保民生、促发展。”国网东至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肖虎表示,此次“桥接法”的成功应用,不仅是公司技术能力的新突破,更是对“不停电就是最好服务”理念的生动践行。(东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丁满莲 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