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阳公安在线消息 今年暑假以来,青阳县已有3名中小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被骗金额累计超10万元。当下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防诈骗安全教育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案例一
2025年6月20日,王某(16岁,青阳县某中学学生)在玩手机时,一名自称“张叔叔”的人通过QQ联系王某,发给王某一个二维码,王某扫码后,系统提示“该行为违反了腾讯文档社区公约,会冻结相关资质”,王某找“张叔叔”寻求帮助,先后被诱导进入指定的QQ群、微信群,期间,王某用其母亲手机操作购买网络虚拟产品、发微信红包等,共被骗60000余元。
案例二
2025年7月1日,刘某(10岁,青阳县某小学学生)玩手机时,一名自称“警察”人员通过QQ与刘某视频聊天,先是请刘某辨别嫌疑人身份,后对方在视频中吓唬刘某,称其家人涉嫌违法犯罪,让刘某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其父亲手机,提供相关验证码,共被骗27000余元。
案例三
2025年7月12日,张某(13岁,青阳县某小学学生)用手机玩蛋仔派对游戏时,界面弹出来一个二维码信息,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当张某点击领取后,便收到一条短信,称张某行为侵犯游戏公司合法权益,将处罚人民币20万元、刑拘30日,且封禁其家长微信、银行卡。张某害怕受到处罚,便按照对方要求,通过微信付款,共被骗14000余元。
专盯未成年人的诈骗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少家长认为我家孩子只是上上网、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
殊不知网络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未成年人易被骗的诈骗手段有哪些?父母应该怎样做?我们一起来了解……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主要有四种:
一、免费皮肤“大陷阱”
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二、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三、“防沉迷”骗钱财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四、假明星发“假福利”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反诈小贴士
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互联网络套路深。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应被诈骗分子伤害利用,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中。
一、教育孩子不要给任何人转账,如果确实需要网上购买物品,请在家长监护下购买。
二、家长不要随意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避免孩子被骗。
三、遇有可疑情况,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9611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