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池州日报报道 为严防“火花”变成“祸花”,今年以来,池州市以“数字赋能、源头管控”为核心,全面启动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改革,通过加装物联网芯片、接入省级监管平台,为全市工贸行业1240台存量电焊机动火作业安全装上“智能锁”。
7月22日,安徽佳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电焊工徐赵明正有条不紊地做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与以往直接合闸开机不同,他掏出手机打开“皖云焊”微信小程序,对准电焊机侧面的二维码一扫,完成身份验证。随后,他拍摄作业点周边环境照片上传系统,待屏幕弹出平台审核通过的提示后,电焊机才解除锁定,进入工作状态。
随着电气焊“加芯赋码”工作全面推进,这一套标准化流程已成为全市工贸行业电焊工的作业常态。“所谓‘加芯’,就是为焊机安装芯片,将作业人员使用该焊机的所有操作记录上传至相关平台;‘赋码’则是给焊机上的芯片赋予二维码,只有持有相关作业证的人员才能扫码开机。”市应急管理局工贸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何家生介绍,扫码识别后,还需上传一张现场作业环境的照片,系统通过识别常见的可燃物来判定是否允许作业。而且一机绑定一码,可防止无证人员借有证人员的手机扫码开机。
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注册工贸涉焊企业561家,录入注册焊工1086名、电焊机1240台。“我们按照‘边安装、边培训’的原则,实现芯片安装到位、系统录入到位、一线使用到位,推进电气焊作业从‘以人管人’向‘以芯管机、以数助监、以智防火’转变。其他行业领域的电焊机已完成摸底,预计8月底前完成‘加芯赋码’改造任务。”何家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