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为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村治理,突出乡风文明的引领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文明乡风的新活力,青阳县乔木乡紧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移风易俗馆,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抓住移风易俗的“牛鼻子”,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志愿者服务作用,积极引导村民除陋习、树新风,使文明乡风传遍全乡每个角落。
强队伍,激发服务活力。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青阳县乔木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创建志愿者服务阵地,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汪普胜,东源村黄山组村民,一名无私奉献多重身份的志愿者,他既是蓝天救援队山地组副组长,又是青阳三献、向日葵爱心协会的志愿者,还是一名义警,志愿者服务时长达一千多个小时。自“爸妈食堂”运营至今一直穿梭在食堂内服务着老人。作为一名志愿者,一直积极配合村委会开展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立制度,树立文明乡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重要保障。青阳县乔木乡以移风易俗馆为载体,依托“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三字经”顺口溜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去,激发广大村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村规民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文明乡风深入人心。桂银根,东源村东湖组一名优秀的老党员,他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带头学习、宣传、遵守村规民约,将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树典型,凝聚榜样力量。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运用榜样力量,抓好典型示范。通过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用身边鲜活事例教育群众、淳化民风。唐玉怀,东源村上庄组一名普通农妇,从贵州远嫁而来。其婆婆患有肢体二级残疾十多年,常年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家中还有88岁高龄公公和两个女儿需要照顾,丈夫常年在外务工无法守护全家,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唐玉怀肩上。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地守护着这个小家,用孝心、贤惠、善良诠释着人间大爱,成为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新时代典范,被评为青阳县“最美青阳人”。
该乡还积极开展“美丽庭院”、“乡村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选出身边典型榜样,积极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一个个先进典型、一批批道德模范、一处处美丽庭院不断涌现,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文明素养,让文明乡风也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得到充实、发扬和传播。(通讯员:徐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