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罗城是个好地方,松林竹海古村庄,小桥流水石板路,莺歌燕舞梨花香。”一曲闻名遐迩的罗城民歌,一处山情水韵、鸟语花香的古村落、一群有志青年的乡村振兴梦……近年来,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紧紧围绕“池州名村”培育工作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步推进“池州名村”培育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凝心聚力,党建引领“强基”。“要想真正把罗城振兴起来,党组织必须强劲有力。”这是罗城人的共识。罗城村通过基层党组织提升工程建设,建强了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活动阵地,规范了各级党组织活动。选优配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新班子平均年龄降至35岁,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一半;优化村“两小组长”队伍结构,让“两小组长”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重点工作等方面挑大梁。新建乡村振兴文化长廊,完善远教文化广场,以图文并茂形式全方位展示党史有关知识,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同时充分发挥罗城民歌地方特色,自主创作《一曲民歌唱党史》和《七一讲话指航向》等共5首民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史。因此,罗城村党委先后获得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单位和池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踔厉奋发,产业发展“求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罗城村党委以村内已建成的演武堂、农民文化乐园、乡村会客厅等基础设施和荒山、荒地入股安徽罗城民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收取租金、代为管护的方式,合作发展“民歌之乡·九华驿站”罗城文旅田园综合体,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已种植金鑫苹果梨和“红美人”桔子等特色水果1000多亩,开发了户外烧烤、山地越野车、自主挖红薯、水上乐园等游玩项目,2021年共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村集体年增加收入近10万元,公司吸纳就业400余人,其中脱贫户32人,实现项目地村民人均增收25000元。目前村党委正在积极筹资新建180㎡的为民服务中心,深入挖掘乡村会客厅功能,发展文化演艺、旅游餐饮、教育培训等产业,组建罗城民歌表演队,承接商业演出,进一步提升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效应,拉动经济增长。
厚植优势,生态环保“护绿”。罗城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罗城人也一直秉承着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沿袭着保护自然环境的优秀传统。为使人居环境换新颜,罗城村积极建设渚湖姜宝山广场及古银杏广场,开发宝山天洞、地洞,修建宝山健身步道,修复古建筑,提升渚湖姜村庄环境。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渚湖姜千年银杏树进行抢救性保护及周边不协调环境整治。深化乡村“美丽庭院”创建,对照创建标准,积极指导、引导,新增21户达到“美丽庭院”示范户标准,精心打造潘村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新建一座通往渚湖姜村庄内的大桥。突出特色、统筹美观实用,统一风格、统一施工,完善各类标识标牌,逐步开展项目区周边房屋外立面美化工作,切实提高了村庄亮化水平。
多方联动,基层治理“创优”。罗成村创建“一站两网”治理模式,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矛盾纠纷调解窗口,在3个党支部,31个村民组组建了一支50人的“红色哨兵”队伍,及时发现问题,调处矛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全面推进“两网融合”,把党组织网格建到社会治理网格;健全“两小组长”管理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两小组长”在基层治理的作用。定期总结提炼工作方法或典型经验,不断创新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有序推进罗城村公共法律村居工作室建设,用好法律宣讲团,在罗城村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开展普法。截至目前,组织开展“阳光普法行”系列普法活动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受益人数近1000余人;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法等志愿服务活动近10场,参与志愿者80余人次等,全面提升了村内治安,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通讯员:殷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