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为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提高村民参与家乡发展的热情与干劲,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谋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青阳县新河镇杨梅桥村坚持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家门口,把“我为乡村振兴献一策”板凳会开到村民组农家小院,以群众会议“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村民利用茶余饭后对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
“面对面”共商“家务事”。趁着傍晚纳凉的闲暇时光,在村民宅院里,几张凳子一摆,杨梅桥村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种养大户和村民坐成一圈召开“板凳会议”,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养老保险提档、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等。通过面对面、拉家常的形式,将以往“灌输式”宣讲变为“互动式”交流,村民畅所欲言,村干部“零距离”倾听民声,现场了解居民所疑、所想、所盼,让群众成为村级规划建设的主体、主角和生力军,为群众提供“说问题、诉烦恼、表诉求、谈意见、提建议”的共商共治“平台”,真正搭起干群“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实打实”共解“疑难症”。由于部分村民之间沟通不到位导致的邻里不睦、公共事宜决策困难等问题,杨梅桥村本着“民事民参,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原则,积极召集村民、乡贤通过“板凳会”自由交流畅谈,鼓励村民对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征兵等重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板凳会”上,广大党员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热烈,让村民由“生人”变“熟人”,“陌邻”变“睦邻”,“难事”变“易事”。
“心贴心”共谋“金点子”。如何让乡村振兴有方向的“跑起来”,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摸清楚情况,才能找准出路。杨梅桥村用一张“小板凳”将干部与群众紧密连接起来,群众畅所欲言、踊跃提问,干部更是热切回应、详细解答,双向的互动,让群众充分理解吃透了各项惠民政策。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交流,让群众全面了解基层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
(利用板凳会议推选红白理事会成员)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杨梅桥村坚持用接地气、充满“泥土香”的工作方式,全心、全情、全力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用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践行“把群众当家人看、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干”,用一件件小事垒起“以人民为中心、为民办实事”的韧性和决心,不断推进杨梅桥村高质量发展。(通讯员:程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