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春日山中对雪有作》中的名句,相传这一诗句便是杜荀鹤游历九华山时,借宿在青阳县杜村乡垅上村湾里吴家时所作。昔人已去,但如今垅上湾里中心村的老百姓们正借着建设和美乡村的“东风”,打造属于自己的新时代诗篇。
“扮颜值” 村居生活美起来。眼下天气已入寒冬,但湾里老百姓们建设和美乡村的热情却越来越“热”。今年湾里中心村以竹元素为主题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和美乡村,先后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生态小竹园2处、休闲文化长廊20米、鹅卵石休闲步道1000余米,完成道路拓宽500m。“现在家家户户富起来了,我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更加注重提升生活质量,建设和美乡村以来,我们的环境变美了,出行更方便了,娱乐活动丰富了,日子也越来越舒心了。”72岁的王老伯谈起村上新变化喜笑颜开。
乡村美,看“颜值”更要看“气质”。如今,穿行在垅上村的乡村道路上,一面面文化墙、一张张宣传牌,一幅幅五颜六色、图文并茂的“移风易俗宣传画”,将“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群众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垅上村按照“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全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代办点,今年累计办理各类代办事项60余件,累计服务220余人次。通过集思广益、群众参与,先后解决了乡村建设如何规划、人居环境如何整治、集体经济如何发展等群众切身有感的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
强产业,致富增收有保障。竹子生长快,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观赏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垅上村立足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竹产业已成为该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小小的一根竹子,看起来并不那么起眼,但是在朴实勤劳的湾里村民手里却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宝贝,有的变成了小巧玲珑的竹夹子;有的变成了美观大方的竹篱笆;有的变成了方便实用的竹碗竹筷。有了好产品,也要有对应的好销路。去年,通过乡村振兴项目扶持,青阳县杜村乡垅上村新建了600多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仓储和销售中心,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在家把货发出去,把自己家的竹制品运往全国各地。竹制品这张小名片,为垅上村创造出不平凡的致富路。
“建设和美乡村既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要发展村级产业,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下一步,青阳县杜村乡将会在建设和美乡村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垅上村的竹文化价值,体现我们党建品牌‘竹行天下 美丽垅上’的内核,把这一块招牌做出去,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垅上投资和更多的游客来垅上旅游,打造产业和文旅同发展的新和美乡村。”垅上村党支部书记王超男说道。(通讯员 吴璟璟 刘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