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近年来,青阳县乔木乡东源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深入村民小组,贴近老百姓,通过形式简单、灵活便捷的“板凳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群众心声,现场说事议事,解决村民烦心事,以“小板凳”架起干群“连心桥”。
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板凳会”将理论宣讲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民家中,改变了传统坐在会议室集中学习的形式,变“上学”为“送学”,建立起“家门口”的学习阵地。“板凳会”以群众听得懂的宣讲方式让党政方针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以“拉家常”的方式让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将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内容面对面进行宣传,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理论宣讲、谈惠民政策,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家家户户的小事,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大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慢慢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大家互相监督,共同维护好环境,”东源村党总支书黄卫平说出今天的“板凳会”议题后,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谋村庄发展,献计献策。目前,东源村美丽乡村上庄中心村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村“两委”与村民经常通过“板凳会”共同商议,一起决策,从“要我整”转变成“我要整”,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道德模范唐玉怀,从贵州远嫁过来,她每天起早贪黑,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除了照顾九十多岁的公公、常年坐轮椅的婆婆和两个上学的孩子,还从服装厂接手工活补贴家用,她以独有的坚韧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通过一场场“板凳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志愿者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用身边鲜活典型实例教育群众、淳化民风,让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家风故事在村里、乡里、县里......被传颂。践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板凳会”接地气、讲时效。青阳县乔木乡东源村村“两委”用“小板凳”代替“会议室”,用干部“走下去”代替群众“跑上来”。“板凳会”围出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架起了干部群众“连心桥”,拉近了党群邻里关系,又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服务。接下来,东源村将继续用活、用好“板凳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讯员 徐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