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为进一步抓好发展党员工作,青阳县杜村乡在结构、程序、培育三维度下功夫,注重“优”结构,做到“队伍真优化”;注重“严”审批,做到“党员真符合”;注重“勤”育苗,做到“素质真提升”,紧紧围绕“责任”“流程”“质量”三个关键词,以“绣花之功”抓实发展党员细节,着力提高发展党员“含金量”。
严把“三关”,压实党员发展责任链。杜村乡要求各党组织要根据各自实际,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过程中,按照党员发展制度规范流程,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一是把好“方向关”。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并贯穿发展党员始终,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年度党建计划,定期分析研判,依据入党积极分子成熟状况,提出教育、培养和考察的具体措施,坚持分领域、按指标、按结构科学制定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二是把好“监督关”。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党组织书记具体抓,构建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的责任链条。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三是把好“结构关”。坚持党员发展“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着重从村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2023年发展党员总数11人,其中女性5名,占45.45%;35岁以下的9人,占81.82%。
用好“三化”,规范党员发展流程线。一是做到职责任务“清单化”。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培养谁负责、谁谈话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支部书记、入党介绍人、培养联系人等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具体责任,按时间顺序和逻辑要求,逐一列清单、提要求、抓落实,为规范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提供明晰指导。二是做到程序步骤“具体化”。对发展党员实行全程纪实管理,严格把控5大程序25个步骤,做到每个环节有据可查、每个步骤有人把关、每个内容都由专人负责,实行“一人一档”全流程档案管理,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发展对象全面“体检”,坚决防止“带病入党”,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做到政治考察“常态化”。将政治考察融入发展党员全过程,通过与申请人谈入党动机、与积极分子谈信念、与发展对象谈党员标准、与预备党员谈宗旨义务,抓实入党人员政治素质。今年以来,开展考察谈话8人次。
突出“三力”,织密党员发展质量网。一是增强组织“向心力”。坚持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并重,把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每年定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综合培训班,并采取谈心谈话、释疑解惑等方式,引导新发展党员不断深化对党的认识、增进对党的感情。二是激发自身“内驱力”。抓好教育引导,线下依托党员教育阵地,邀请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等对发展对象进行培训,线上充分发挥电教远教平台优势,利用学习强国APP、远教站点、万村网页、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发布学习资料,激发新发展党员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三是焕发队伍“生命力”。用好培养人帮带机制,做好动态培养和考察,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投身到文明创建、普法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不断磨练个人意志,提高党性修养。今年以来,参与基层志愿服务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达到78人次,确保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通讯员 吴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