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杜村乡:细“治”入“微”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安徽网池州消息 为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近年以来,青阳县杜村乡立足党建引领,紧盯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聚焦“支部强、乡村美、治理优”,以“细”治入“微”为抓手,激发了各村凝聚力,聚合起多元共治的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精细划分“服务区”,织密组织体系“一张网”。近年来,杜村乡大力推进党员“1+1”亮牌工程,各村根据自然村分布情况,划分服务区,成立“两员一队”,精心绘制村域治理体系图。各村根据“两员一队”收集的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分类解决,“小毛病”力求当即解决,马上安排相关人员上门解答,“重症难题”请出“专科医生”解决,即联系乡级相关部门,最大程度止住新矛盾、化解老矛盾。如上峰村文化广场夏季杂草疯长,给周边村民议事、娱乐等带来很多不便,得知这一诉求后,上峰村组织“两员一队”秉持“整治一处、清洁一片”的原则,当即决定开展大范围整治行动,共有38人参与,清理杂草、垃圾等2吨,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喜笑颜开,每天傍晚文化广场人声鼎沸。

统筹整合“微力量”,打出多元共治“组合拳”。为打通民情民意最后“一公里”,村“两委”班子成员协同辖区内巾帼志愿者、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了“红小信”队伍,依托“服务区”治理模式,通过“服务区微信群”等平台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搭建起协商议事、监督管理、微信联络三平台,让“响应式”被动服务变成“超前式”主动服务。“红小信”队伍成员都是村民熟悉的邻居,在“服务区暖心敲门”或见面的嘘寒问暖中,哪家发生邻里纠纷,哪家突发困难……这些尚在萌芽中的小矛盾和村民诉求很快被初步掌握,有助村党组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村民关怀和情绪疏导工作。如“红小信”看到服务区群里反映疑似有“乱堆乱放”行为,第一时间上门了解事情原委,并及时向实施乱堆乱放行为村民讲述反面案例、普及相关知识,循循善诱遏制其不文明行为,随后向反映的村民反馈处理结果,引导其成为“监督员”,协助服务区做好后续管理。

深度拓展“微服务”,筑牢党群联系“连心桥”。针对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矛盾纠纷等乡村治理存在的难点问题,村党组织力所能及实施“微实事”“微改造”,不断提升村民生活满意度,同时推动难题共商、活动共办,实现“走通一条路径”“解决一类问题”,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在大力宣传防溺水工作的同时,对辖区内的110个重点水域配置救援设施,在风险水域周边完善“三个一”设施,做到安全警示到位、隔离防护到位,确保每个水域有人巡、有人管。同时各村在和美乡村建设时,增加“刚需”的休闲亭,并配备桌椅,安装护栏,不管刮风下雨,村民有了集聊天、协商、议事、休闲为一体的“议事亭”,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管理良好氛围。(通讯员 吴欢林)

安徽网池州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杜村乡,多元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