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墩上街道:精彩傩戏进校园 非遗文化共传承

安徽网池州消息 池州傩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其中的茅坦傩戏起于明代、盛于清朝,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2005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前被央视戏曲频道进行报道。为了传承好这古老的非遗文化,在贵池区墩上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贵池区墩上中心学校茅坦小学充分利用个性化课后服务学习时间,将池州茅坦傩戏的学习与传承引进校园,成效明显并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

师生共同欣赏傩戏高跷马节目《花关索》

10月15日下午,池州贵池区城关小学30多位同学在该校书记包小松、副校长赵玉军和大队辅导员张瑞的带领下,前往贵池区墩上中心学校茅坦小学开展“贵池傩”调查实践活动暨个性化课后服务学习交流活动。活动伊始,茅坦小学包鹏校长向城关小学师生一行介绍了傩戏进校园的活动组织与开展情况,并为同学们播放了傩戏高跷马节目《花关索》的视频。当大家看到同学们全副武装头带面具站在高跷上,进行精彩的表演时,无不啧啧赞叹。墩上中心学校田玲玲副书记为大家介绍了茅坦小学关于傩戏学习情况,引起了城关小学师生的好奇,大家更想进一步探究神奇的傩戏。

个性化课后服务课上,城关小学的师生们与茅坦小学傩戏学习班的同学们一起来到茅坦村傩戏协会,进一步探究与欣赏了傩戏。在傩戏协会展馆里,师生们被制作精致的傩戏面具以及充满傩文化的表演道具深深吸引。精致的面具,彰显着工匠们精湛的制作技艺;各种神奇的表演道具,也展示着古老傩戏的神秘色彩。

同学们亲身感受傩戏面具

在城关小学师生们参观傩戏协会的同时,傩戏学习班的同学们也在师傅们的帮助下完成了换装,然后为客人们表演了精彩的地马节目《跳五猖》:在锣鼓选手们有力的鼓点声中,同学们身着表演服,头戴面具,身套战马,扬起手中的马鞭,以其精湛的技艺或跑或跳、或追或逐……杜胜进会长则在旁边为大家介绍“五猖马的舞蹈动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技巧……”通过观摩现场表演、体验戴面具,城关小学的师生们在了解傩戏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包小松书记、赵玉军副校长充分肯定了茅坦小学在探索课后个性化服务工作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果。贵池区墩上中心学校墩上中心学校董跃平校长和施天鸿副校长全程陪同,并和全体参加活动师生合影留念。此次的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两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今后,茅坦小学将更加突出傩戏传播的价值导向作用,坚定全体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为推动傩戏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及建设美丽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讯员 墩上宣)

安徽网池州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傩戏,非遗文化,墩上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