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青阳县杜村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志愿服务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从小处入手,积极汇聚社会各界的广泛力量,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融入程度,力求实现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进而通过志愿服务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力。
小庭院大讲台,“阵地化”宣讲,聚民心话共识。杜村乡秉持“群众所在之处,即为宣讲阵地之所在”的原则,通过实施“固定+流动”“线下+线上”的宣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资源的下沉和学习课堂的前移,从而巩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的新阵地。在日间,宣讲活动深入田间地头;而在夜晚,则在村口大院开展。通过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家乡“土话”,将党课宣讲带入农家大院、农家书屋、田间地头以及庭前院落,使得农村的多样化“小课堂”转变为党员群众学习的“大学校”,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扎根于群众之中。
杜村乡还积极构建“分众式”的宣讲团队,真正将舞台和话筒交予群众,以群众身边的事迹为主题,以群众身边的人物为主角,从群众的视角出发,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群众身边的“正能量”故事,持续提升“醉美杜村”宣讲品牌的影响力。广泛吸纳党员、青年学者、乡村振兴带头人、劳动模范、文艺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宣讲志愿者,组建多支宣讲队伍。宣讲内容采取“组织选题+群众视角”的方式,以“亲历者、见证者、共享者”的视角,围绕党的理论方针、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法律法规、防范诈骗等主题进行宣讲。迄今为止,已成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工厂车间、进田间地头、进基层等宣讲活动200余次,累计受众达到五万人次。
小才艺大舞台,“主旋律”演绎,树新风创活力。文化滋养心灵,文化引领风尚。杜村乡始终坚持“群众舞台群众演”原则,通过培育挖掘文化乡土人才,整合文化资源,结合传统节日底蕴,精心策划并实施“中秋节送温暖活动”“重阳节文艺演出”“迎新春送春联”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实践。同时,杜村乡致力于传承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在以文化人、以文立心、以文塑旅上下功夫,努力擦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乡”等特色文化品牌。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每年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出、“一村一戏”等文化活动,以西河剧团为代表的文化文艺志愿队通过文化大舞台开展了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非遗展示及宣传教育活动,讲好“活”态传承故事。为实现文化惠民向文化乐民、文化雅民的更高层次转变,杜村乡近年来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优势,将康养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有机结合。推出“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农耕文化节”等杜村乡特色文体品牌活动,通过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有效地引导群众远离不良嗜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向上向善群众力量。
小需求大民生,“志愿红”服务,解难题促共治。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杜村乡积极整合志愿服务活动,按照不同领域、关键节点和活动类型,精准发力,助力解决民众的忧愁、缓解民众的困难、温暖民众的心,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诸如西河村的“美村美户”、红光村的“‘红’扬法治 ‘光’庭大众”以及河东村的“情系桑榆 情暖夕阳”等。这些品牌分别聚焦于关爱老年人、卫生清洁及法律援助等多个重难点领域。
广泛利用寒暑假、爱老助老等时机,全面开展“扫黄打非”与“防溺水”知识的普法宣传活动,深入村居,面向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群体,系统宣讲相关常识,普及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及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携手共创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通过组建尊老爱幼志愿服务队、健康卫生志愿服务队等多元化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开展爱心义剪、爱心义诊等活动,及时收集群众困难诉求,耐心解答政策疑惑,助力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如代购物资、代缴医保、代缴养老保险等,切实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青阳县乔木乡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延伸和有益补充,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蔚然成风,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志愿服务。(通讯员 吴璟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