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杜村乡:“小板凳”上议事 议事亭中解忧

安徽网池州消息   在青阳县杜村乡,时常几张板凳一凑,村民、干部就围坐在老树下或村民家中或凉亭下,开起一场“板凳会”。村里大小事,根据不同议题都会采取座谈会和民主评议会等方式,大家坐在一起谈一谈、聊一聊,有事大家一起干、共同商量着办,人人都可以出谋划策,参与其中。

像这样的村民议事场景,在杜村乡各个村每月都会举行,这是乡村和美善治的具体表现,也是基层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杜村乡牢牢抓住基层基础,在化解纠纷、排忧解难上求“新”求“变”求突破,把更多问题解决在“家门口”,把工作做进老百姓心坎里,让群众的大事小情都能在基层中找到解决路径,共绘幸福乡村美。

集思广益“商量办”。杜村乡通过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宣讲方式,不断扩大宣讲主体,多方征集群众需求,实现了由村民“点单”到村里“下单”的宣讲新模式,让小板凳化身为听民声的传话筒。沟渠堵塞了、路灯不亮了、门口有杂物乱堆乱放……板凳课堂上,村民们畅所欲言,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都能在“板凳课堂”上提出,宣讲员带领村民们展开讨论,积极探讨解决对策。多数问题当场迎刃而解。对于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宣讲员们及时拿纸笔记录,回去向村两委及上级部门反馈,并及时跟进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宣讲团开展各类宣讲220余场,惠及群众13000人次。

创新方法“一起学”。“新建的这个‘议事亭’真不错!看着好看,用起来也方便,能挡风遮雨,还能凉快凉快,村里这次真是给我们居民做了件大好事!”龙华村的吴大爷开心地说道。“没错!凉亭的位置也选得好,我们买完菜回来累了,直接就能坐下来休息,真是挺方便的!”储奶奶也在旁边点头赞同。在杜村乡新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理论宣讲阵地“建在庄上”,拓展“凉亭课堂”,在高家坦村民组的亭苑内常态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惠农政策悬窗、书本阅读等活动。文明实践志愿者带领群众读书、看报,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同时结合乡村实际,创新打造多类型、便民式的“阅读空间”,如结合农村老人的作息时间,设置“移动学习角”,将学习宣传延伸到老人们的休闲聚会场所;结合双减政策,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沙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真正做到把文明实践的“触角”融合到百姓日常生活。

共建共治“促和谐”。杜村乡充分利用凉亭这一平台,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红色电影放映、便民集市以及“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村民们在闲暇之余,不仅可以一边交流家常,还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今年10月,杜村乡联合镇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协会、敬老志愿服务队等共同开展“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文化节。邀请两百余名老年群众在凉亭周围一起观看文娱节目,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氛围。杜村乡的凉亭这一小型场所,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集文化交流、乡村服务、休闲娱乐以及驿站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效提升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下一步,青阳县杜村乡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收集群众诉求、全面了解乡村生活环境、治理情况、矛盾问题等方面精准施策,深入探究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切实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办实办好。(通讯员  吴璟璟)


安徽网池州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民主评议,板凳会,幸福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