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酉华镇:打造创业园综合体 助力乡村产业新发展

安徽网池州消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青阳县酉华镇以“创业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振兴创业园为核心载体,创新探索“红色文化传承+干部实训基地+农业发展路径 ”新模式,有效激活镇域经济活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创新模式,打造红色文化传承新高地  

深挖红色资源,强化文化赋能。酉华镇依托宾山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硬件升级+软性服务”双轮驱动,全面夯实红色文化阵地。完成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新增革命文物展区、沉浸式红色影院等设施,配套专业讲解员队伍,年均开展红色文化宣讲400余场;定期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提升创业园的文化内涵,年均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助力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增收。

构建红色经济生态圈。通过“纪念馆引流+创业园转化”模式,形成红色文旅产业链闭环,开设宾山食堂,为开展培训、研学的干部、学生提供餐饮。同时推广酉华镇特色餐饮,带动乡村餐饮业的发展。结合镇域内红色文化元素,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延长红色文旅产业链。预计实现村集体增收12万余元,带动当地特色产品及文创品销售10万余元,带动镇域内千余人次就业,带动户均增收2千元。

深化融合,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  

打造沉浸式干部实训基地。以宾山革命纪念馆、创业园主体大楼为核心载体,内设有茶、桑乡村干部实训基地教学点2个及干部培训课堂1个,开发多样化的干部培训课程,涵盖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实践等内容,干部实训基地预计一次性可接纳80—100人,年计划接待千余人进行培训。

创新“实训+产业”联动机制。建立“实训需求+产业运营”闭环管理模式,围绕干部实训基地,将创业园大楼二层创建为宿舍,引导农户租赁房屋参与民宿经营共打造学员宿舍20余间,一次性可接纳50余人居住。鼓励农户自主发展农特产品销售,实现租金、薪金、经营收入多元增收。

产业联动,开辟农业发展新路径  

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夯实联农带农基础。酉华镇立足创业园3300平方米桑蚕大棚资源,与龙头企业三方丝绸公司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企业供苗+统一收购”“村供设备+无偿使用”“自主采桑,集中养殖”“有偿流转,务工就业”等联营机制。鼓励农户扩大种养规模,帮助脱贫人口约2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8000余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9.6万元。

拓展多元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市场价值。与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新"线上+线下"双轨营销模式,线下在创业园内设立丝绸制品展销专柜,同步结合农产品展销会、游客观光及干部研学活动,对丝绸工艺品展示,积极推广丝绸产品,拓宽丝绸销售渠道。线上利用创业园打造的直播间开展电商直播活动,邀请网红主播和当地农民共同参与,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酉华丝绸的知名度,打开销路,将酉华丝绸推向全国市场。预计能带动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带动本地1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通讯员 叶芳)

安徽网池州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青阳县,增收致富,酉华镇,创业园综合体,红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