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立夏过后,农事渐忙。7月8日一大早,贵池区牛头山镇万生村脱贫户吴中福便匆匆赶往镇上,计划着用刚到账的奖补资金购买一些饲料和肥料。“我今年养了120只鸡,还种了4亩湘莲,申请到了2600元奖补资金。”言语中,他的脚步更轻快了,“这笔资金能帮得上大忙,有了实打实的政策扶持,我一定能把鸡养好把湘莲种好。”
产业发展是群众稳定增收的关键。近年来,贵池区牛头山镇以实施产业奖补项目为重要抓手,组织帮扶责任人、乡村振兴专干、驻村工作队员等入户走访,对有意愿、有能力、有要素的“三有”帮扶对象开展政策宣传,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申报实施产业奖补项目,达到发展一户、奖补一户、见效一户的效果。
“高温天气鱼虽肯吃但不一定肯长,虽然消化的快,但不完全吸收,主要原因是鱼体内分泌酶的浓度和酶的活性受到了高温不适的影响,也和人一样会‘不舒服’。”近日,牛头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江孝八来到牛头山村养殖户户刘质文的精养鱼塘边,为其提供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控制投饲量、合理增氧、调控水质……刘质文一遍认真记录着养殖注意事项,一边高兴地说:“有了专业技术指导,我敢放手干了!”
产业到户只是起步,发展好、有效益才是最优解。为提高到户产业项目实施质效,牛头山镇通过开展农业种植、禽畜水产养殖等技能培训,帮助农户提升专业技能。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对到户产业项目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户解决产业发展实际困难和问题,助力帮扶对象实现稳定增收。
据了解,今年,该镇共有78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特色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共计获得奖补资金19.06万元,涉及鸡、鸭、牛、湘莲等8类农业特色产业项目。
随着一批批产业奖补项目的落地落实,脱贫人口的增收致富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贵池区牛头山镇将坚持政府主导、农户自主的原则,因地制宜落实好产业奖补政策,让“小产业”持续发挥促农增收“大作用”。(通讯员 何俊祥)